蒋胜金
一个人,跨越万里的表白,一座城,持续千年的回应。
这个夏天,《长安三万里》火了,片中活泼可爱的小杜甫,也跟着占据了不少株洲人的朋友圈。这不禁让人想起,一千两百多年前,同样是一个夏天,杜甫与株洲最后的告别。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那天,湘水滔滔,蝉鸣阵阵,生命已进入倒计时的老杜,从载着他一家人的小船上,看着这个他第四次经过的地方,陷入了沉默。
▲空灵岸 咏洲 摄
他在想什么?
不久之前,这个大半生都在投奔别人的人,却在快要抵达新的投奔目的地郴州时,突然调转船头,决定北上回家,不再流浪。
株洲,见证了他最后的回归之旅。而他对株洲的感情,也与别处不同。
当小船渐次驶过他曾吟咏过的地方时,他一定会想起,和它们的第一次见面。那是前一年的一个春日,未来的诗圣,突然万里迢迢闪现在株洲境内的湘江上,一场不寻常的相遇就此展开。
这是一段短促却又恒久的旅程,也是一次无心转为倾心的邂逅。
▲电影《长安三万里》剧照 片方供图
这一年,是大历四年,杜甫58岁,安史之乱已结束六年,战乱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悲催的杜甫,似乎走到哪里,战乱就跟到哪里,为了避乱,也为了糊口,他不得不翻遍朋友圈,不断寻找可以投靠的亲友。他第一次出现在株洲境内,就是去投奔在衡阳做官的好友。
是的,他只是路过。在株洲地界写的前两首诗,也看不出对株洲有特别的印象。但当他到达空灵岸时,却一改矜持,写下了“可使营吾居,终焉托长啸”的诗句,感叹这个地方太好了,真想定居下来终老于此。
老杜一生走过停留过的地方太多了,可是在诗中如此深情表白,愿以余生相托的,却没有几个。这首诗流露出的深厚感情,给这段并不长的旅程,赋予了终点才有的永恒的意味。
这也是株洲收到的最早也是最大牌的表白。想来甚至有点突兀,老杜于株洲,不过是个过客,却突然之间产生了归属感。为什么?仅仅是因为诗中提到的秀丽景色吗?
以今视昔,我们可以发现,他们之间的化学反应,虽始于“颜值”,却不止于此。
那次相遇,是两个失意者的萍水相逢,也是两个未来王者的初次相见。
老杜的失意自不待言。当时的他,已从“一日上树能千回”的少年走到了“老病有孤舟”的老年,从“会当凌绝顶”的理想走到了“凭轩涕泗流”的现实,艺术上,尽管他已经攀上了罕有匹敌的高峰,但是,知道并欣赏他的人还不多,时人编撰的《河岳英灵集》里,他连一席之地都没有占据。
遇到落魄流离的杜甫时,株洲的前身建宁县也正陷入它最长的失落期,本来打东汉建县之后,她就屡经废建,在历史的长河里载沉载浮,而唐贞观年间被撤县之后,她更是直接消失了一千多年。
那时,老杜应该想不到,他会从杜二变成诗圣,当然更没人能料到,他经过的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某一天能横空出世,一跃而成为国家级的交通枢纽与工业重镇。
人与人有气味相投,人与地方也有同频共振。老杜与株洲,庶几如此。
如今看来,老杜和株洲的投契之处还有很多。
杜甫的诗,初看并不惊艳,然而钻之弥深仰之弥高,其技艺纯熟圆满,臻于化境。“语不惊人死不休”,他对“手艺”的自觉与追求,与以制造名世的株洲,何其相似乃尔。株洲因厂而立,一大批埋头苦干的产业工人、科技人才成就了今天的制造名城,他们,就是车间的杜甫,实验室的子美,几十年来共同谱写了一部工业发展的史诗。
杜甫与同时代诗人不同的地方还在于,在别人都看向上面,看朝廷、看仙佛的时候,他却看向身边,看向每一个普通人,看向正史里通常只作为数字出现的人,聆听并记录他们的歌与哭。在内卷的时代,能看见普通人的杜甫,正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理解与喜爱。
而一个以产业为基石,以幸福为追求的城市,也是对普通人、对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最友好最宜居的城市。假如株洲是一个人,谈及这样的民生话题,他和老杜,一定有很多共同语言。
还有很多话题,他们能聊到一起。
譬如,关于有容乃大,一个是融合众长诸体兼备的“六边形战士”,一个是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移民城市。
譬如,关于命运遭际,一个在宋朝达到声名的顶峰,开始被封圣,一个在宋朝被赋予今日的名字,槠洲。而且,都曾经历过甚至仍处于实力大于名气的时期。
……
有这么多共同点,以至人们愿意想象,或许他们相遇的时刻,内在的自我顷刻认出了彼此。这就能解释,为什么他只是路过这里,却一见倾心,五次登临,写下了九首诗。
这些诗里写了什么呢?
他写路过的地名,凿石浦、津口、空灵岸、花石戍、晚州,如唤亲友;
他写株洲的风景,写江中水藻茂密白鱼跳网黄鸟歌唱,写空灵岸的红岩像披上了霞光,岸上的枫林一路绵延,写日月星辰似乎对这片土地格外偏心;
他写在株洲看到的人,写船工齐心协力渡过险滩,写采蕨的农女在傍晚的空村哭泣,还有一路上不断遇到的特异杰出的人;
他写自己的感触,时而自矜,觉得自己经历如此多忧患,应该会留下永恒的作品,时而自惭,为自己的落魄感到抱歉,时而悲愤,控诉官吏残酷压榨人民,时而百感交集,为风景而愉悦的同时又为衰老惆怅。
他还写自己是如何欣赏风景的——佳处领其要,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要聚焦。这句诗颇有哲理,各行各业都用得上,有人就曾“取以为读书法”。
他还在诗中写下和李白名句相似的句子:圣贤两寂寞。就这样,诗仙以一种料想不到的方式,跟着诗圣去了一次他从不曾踏足过的株洲。
老杜在株洲留下的诗不算多,但在这些诗里面,我们能看到一个较为完整的杜甫。
第一次的相遇,很快就在走走停停不断“表白”中结束了。
后来,杜甫又因为投奔或投奔失败几次经过株洲。次年盛夏,是杜甫最后一次经过株洲,这一年,也是杜甫生命的最后一年。离开株洲不久之后,他就在湘江上的一条小船里死去了。
当他与株洲相遇时,他正走向万里奔波的终点,距离少年时的理想已万里之遥,而在内心深处,他依旧心雄万里。
大唐诗圣的株洲三万里,从来不止于文学意义。它是纪录,是寄托,是命运与命运的下意识吸引,是精神与精神的跨时空对话。
从北宋年间在凿石浦建杜甫草堂,到本世纪初在花石造杜公亭,从李东阳尤尊杜甫开创茶陵诗派,到“醴陵孔雀”袁昌英向西方译介杜诗,从米芾前来拜谒并刻字“怀杜岩”,到近年不断开展的杜甫文化研究,杜甫与株洲的故事,或者说,一座城对一个人千年前表白的回应,至今仍在进行中。
那年夏天,杜甫乘坐的小船默默驶离了株洲地界,同时驶进了株洲的精神世界,它将在后人的景仰中,一次又一次回到这片水域,其航程,何止三万里。
下一篇:最后一页
5月18日,记者在郑州市区的多家商超看到,除了商超大门外,商场内部不同楼层、柜台、餐饮店等区域入口处也都张贴了场所码。消费者扫码进入
5月17日,河南省南阳市博物馆,游客在观看春秋时期的青铜壶。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河南省南阳市多家博物馆开展线上线下活动,让游客感受
一条渠,绵延千里北上,滋润人间心田。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从此,甘甜可口的长江水奔腾不息地流经1432公里,流进千
5月14日下午,在上海疫情防控一线奋战39天,总计圆满完成130万管核酸检测任务的河南省援沪核酸检测医疗队队员乘坐飞机回到郑州,受到来自省
X 关闭
X 关闭